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发布时间:2020-08-2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群众标准的深入阐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体系。认真研读这部著作,可以真切感受到“人民至上”这条主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群众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动力。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观点和重要论断,群众史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植根于现实生活过程,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创造和决定历史的理论表达,有着切中现代生活本质的理论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的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重大疫情面前,党中央始终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困难和挑战会越多,情况会越复杂,任务会越艰巨,越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站稳群众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动担当。
群众路线是贯穿党的奋斗历程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的集中体现,是讲工作的根本动力、力量源泉问题,是解决“依靠谁”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讲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讲实践论、认识论,讲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把群众史观具体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智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的创造性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要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众路线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群众积极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贯彻好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维护人民权益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服务人民的工作落实在行动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群众标准确立了历史发展检验依据。群众标准的提出为党的事业发展、社会历史的进步提供了基本的检验依据。所谓群众标准,是指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与群众满意程度,是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没有人民群众的检验,会使一切工作得不到评判、监督和校正,可能出现动机与效果、理论与实践、实质与形式的背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实现我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脱贫,从“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反腐败斗争,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工作中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检验,我们才能始终拥有不竭动力和正确方向。
转载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