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发布时间:2020-09-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牢牢掌握“两个主动权”,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善于转危为机,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着眼新形势新要求 谋划创新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名第13位,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更加凸显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方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要创新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东部发达地区要发挥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产业,以及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远程诊疗等新业态方面下大功夫,加大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建设,抢占创新制高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转型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例如,如何突破传统发展的路径,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何解决人才外流问题,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关系,等等。在当前复杂多变形势下,需要树立信心,迎头赶上,找准症结、找到突破口,扩大内需,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能源资源富集、绿色农产品供给和军工等产业的优势,围绕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克服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的劣势,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缩小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要积极开展东西部地区区域合作,鼓励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发挥实力雄厚和技术先进的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土地、能源、政策等优势相结合,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把握好创新发展主动权,既要干在当下,又要谋划长远。“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要立足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判、深入调查、问计于民、精心谋划,搞好顶层和前瞻性设计,构建好本地区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层次跃进。

提升实体经济质量 推动创新发展

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安徽蚌埠,围绕5G产业,4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从5G基础材料、通信终端配套到场景应用的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抢占5G风口机遇,当地企业加快协同创新步伐。

推动实体经济深入发展,就要敢于面对“老大难”问题和新形势新挑战,既要有超前的眼光,又要有实干的劲头,把企业愿景、群众智慧和实践经验融入新的创新发展战略。要主动作为,引导传统产业和高耗低效实体经济,尽快走出去开阔视野,与发达地区和高端企业搞好区域协作,发挥政策、土地、能源、人力、物流等优势,推动企业生产结构性升级改造,打造一流品牌。在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安家落户,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逐步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在人才,人才就是最大的生产力。企业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有抢占人才的先机意识,善于发现人才、聚集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发展中占据优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创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和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给人才以广阔的施展才华舞台。要创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不搞“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主动靠前,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创新发展

政府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对引进的投资企业,要全程搞好服务保障,实行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企业零跑腿”政策,变“企业到处找人”为“政府主动上门”,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市场,深耕市场,成为地区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把握好创新发展主动权,还要目光向下,多帮助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受规模小、人员少、资金量不足等因素制约,许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至今未能全面复工复产,有的直接关门停业。政府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助,让他们尽快步入生产经营正轨,为国内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助力。

创新决胜未来,发展不能止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主动出击,以变应变,把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转载自——人民日报